知识百科

Encyclopedias

竞思新闻 家长看点 知识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知识百科>

孩子磨蹭?家长不要着急上火,这4招带你找到破局之道

发布时间:2023-10-20

生活中,磨蹭的孩子几乎家家都有一个:

起床磨蹭,喊了20分钟还坐不起来;

出门磨蹭,穿衣服、上厕所、整理书包慢吞吞,眼看上学要迟到了;

作业磨蹭,一会玩玩这一会摸摸那,左顾右盼、东摇西晃

……

家长们吼也吼了,催也催了,孩子们还是不慌不忙,气定神闲。

从起床到乘公交车,从喂猫到上钢琴课,从工作到买车买房,每一个阶段都少不了妈妈的催促声,“快点,再不快点就来不及了!”

在父母眼中,孩子就像一台随时可能会怠工的发动机,必须得紧跟身后加以鞭策,否则就会脱离正常生活轨道,“矮”上别家孩子一大截。

孩子磨蹭,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。

电视剧《陪你一起长大》中,胡可的儿子蒋思远就是个干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典型例子。该去见老师的时候,还在打游戏,衣没穿脸没擦;该上学了,还在沙发上无所事事地拿着玩具枪到处“扫射”……

孩子磨蹭?家长不要着急上火,这4招带你找到破局之道

孩子一写作业就磨蹭,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。

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写作业并不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,但是往往孩子却要花费很多的时间,很多家长非常不理解原本只要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的作业,为什么孩子要花上数倍的时间才能完成?

对于这样的现象,很多家长也采用了陪读的方式,坐在孩子的旁边,以期望孩子能够加快速度,的确孩子在短时间内有些许变化,但是过不了多久时间又变回原样,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差,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他们总会假借各种理由来让自己放松,但凡能够离开座位的事情,他们都能够想得到,也做得出,所以才导致了作业越写越慢。

01什么是自控力

自控力,就是自我控制思想和行为的能力,当一个孩子具备较强的自控力,那么他对于接下来要做什么,怎么做都会有非常明确的概念,而且通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。

心理学研究发现,一个在童年时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,学习成绩更好,心理适应能力更强、自尊心更突出、人际关系更和谐。长大后,他们的人生整体幸福感也更高。而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孩子则没有办法长时间做一件事,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转移。

能够管住自己的人,未来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。

那面对磨蹭的孩子,我们就能无所顾忌地去“催”吗?

切勿胡乱下定论,有因必有果,当务之急,我们要寻到导致孩子磨蹭的“因”。

孩子为什么会自控力差?

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·贝尔斯基认为,大脑内前额皮质的发育水平,决定了孩子的自控力。

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,是让人选择“做困难的事”。当一个孩子半躺在沙发上玩手机,它会让孩子们放下手机写作业;当一个孩子准备写暑假作业,它将督促孩子立即拿起笔来开干。

前额皮质是大脑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,位于额叶前部,是一个神经分区。

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分布命令和控制肢体和心理,做决策和实行自我控制。大脑较高层次的思考就在前额皮质进行,在人体处理复杂决定的过程中,前额皮质起到重要作用,特别是涉及到短期目标的决定时,此外,前额皮质也可以利用脑部的记忆或者印象,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发挥大部分作用。

因此,前额皮质能够去控制我们关注什么,想些什么,甚至能影响我们的感觉,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。它能够帮助我们去思考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,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自控力,帮助我们能够去应对、去开始一些辛苦的事。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,但是大脑前额皮质,可以让我们去克服人性里的这种懒惰习性。

如果一个人的前额皮质受到伤害,神经元和神经细胞死亡,那么他就会部分或者完全的失去自控能力、思考能力、想象能力。一个人的自控力跟我们的心理、情感没有太大的关系,他跟我们的前额皮质分区、神经元相关联。

02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

一般来说,额叶要到25岁左右才能够发育完全。在额叶漫长的发育过程中,我们越早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,他的额叶就会发育得越好,自控力会越强,成年后,越能和其他人拉开差距。

这里说的“科学的方法”,既包括针对额叶的专项训练,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。两者都非常重要,缺一不可。

01脑电生物反馈训练

前面已经讲到大脑内前额皮质的发育水平,决定了孩子的自控力。

“大脑前额叶皮质”这个词听起来很高级,但想要进行神经系统的训练,其实也不难。要想孩子的前额皮质变得发达,孩子的自控力变得更强。可以选择脑电波生物反馈进行一个训练。通过科学训练孩子大脑皮层前额叶的监控能力,进而有效激活孩子大脑里与注意力相关的区域,孩子的专注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。

脑电波生物反馈训练,充分遵循了大脑前额皮质运作的机制。

通过多点位精准的刺激大脑特定区域,对大脑的前额皮质进行科学、精确的锻炼,使该区域的脑神经变得更加强壮、更加的发达 。从而来刺激脑神经,使大脑神经元增加,神经递质传递效率增加,让孩子来更好的提高自己控制自己大脑的能力。

02家长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

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在《儿童人格教育》中指出:

“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,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”。

家庭中,如果父母溺爱、包办太多,从小没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,等到需要孩子自己做的时候,问题就会显现出来。

还有的家长,看孩子动作慢,心里着急,就冲上去帮孩子三下五除二地做好。

这样一来,孩子之所以磨蹭,一是缺少练习,动手能力不足;二是依赖惯了,形成了心理上的惰性,想着就算自己没做好,父母也会来帮忙。

生活上动手能力的欠缺、惰性心理,也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当中,容易导致孩子学习态度不勤奋、不积极。

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,最好在2、3岁左右就开始培养,家长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;

另外,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,养成勤劳、爱动手的好习惯。像穿衣、吃饭、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技能,练习多了,孩子熟能生巧,做起事来速度就会更快。

03

家长要让孩子清楚时间属于自己

缺乏时间观念对孩子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。但如何让孩子把无形的时间变为有节奏的把握呢。需要家长给孩子引进时钟概念,用闹铃定时的方式,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时间提醒。

通过时间加减法逐步巩固孩子的时间意识。

为了让孩子清楚时间的支配和使用,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,或者每一次写作业来着手。比如与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份时间使用的表格张贴在卧室或者书房里,孩子每主动完成一件事,统计一下用时是多少,通过这种有意注意会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有形性。

在这样规律的生活作息中,孩子会发现许多事情都和时间有关系,于是逐渐对时间产生大概的印象。

通过阶段性的时间统计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时间的量化分析,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表现,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增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,不断提高孩子时间自我管理意识,有意识地带着孩子感受具体的时间、了解时间的有限性、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。

可以在家里显眼位置放上钟表、床头边放上闹钟,教孩子认识钟表;通过沙漏、计时器,帮助孩子感受时间的流逝、体会时间的长短;在家里贴上时间表,让一天的时间安排清晰可见,便于孩子遵守。在日常生活中,多和孩子讨论时间,比如:一集动画片是20分钟。

在等公交、地铁时,和孩子聊聊:

“下一班还有3分钟”、“这一班如果一直不走,就会耽误下一班车的时间”;

送孩子上学时,告诉孩子“开车到学校大概需要10分钟,所以我们早上最好8点10分就要出门。”

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,孩子对时间的长短会有更准确的把握,懂得珍惜时间,增强时间观念。

04家长利用好亲子沟通的机会

很多家长常常忽略与孩子相处时的细节教育机会。

比如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是非常不错的机会,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感受,在课堂上的表现,听课的效果,以及对老师的看法和想法等。

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,家长才能合理引导孩子,让孩子对正确听课,接纳并喜欢老师,使孩子清楚上课认真听讲是对老师辛苦付出的最大尊重。

比如利用晚睡前的交流,可以让孩子把一天来的遇到的不开心的事说出来,家长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安慰,让孩子化解心中的压力和郁闷,伴随着心里安全感轻松入睡。

比如利用吃早餐的机会和孩子聊聊开心的事,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来启发孩子。

比如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外出游玩的机会,让孩子做管家安排外出线路,需要携带的用具,具体时间安排,注意的事项等,家长可以做一些辅助的完善工作,让孩子的责任心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。

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,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,补救非常困难。并且,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、交往等多方面,引起一系列后果。

《星之宇教育》这本书中说:

“孩子是一粒种子,放碗里,长成豆芽;放盆里,长成盆栽;植入土壤,则长成参天大树。”

孩子是否能养成高效的好习惯,关键在于父母能否用对方法。

毕竟,孩子就像橡皮泥,最终变成什么样,主要是看成年人如何“捏”。

而作为家长,要“看见”孩子的“缺乏”,多包容,少打骂;多激励,少催促。他们才能不“磨”不“拖”,为将来迎接未知的挑战,做好准备。


咨询客服微信


竞思官方公众号

版权所有:竞思注意力教育官网(www.jingsi.cn) 粤ICP备160080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