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看点

mtnews

竞思新闻 家长看点 知识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家长看点>

孩子被吼后,大脑会发生这个变化,看完你还敢吼孩子吗?

发布时间:2023-04-06

01问大家一个问题,娃在什么时候是最让你省心的?

没错,答案就是: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!

但是随着娃的出身、长大,有了自己行为和想法后,“迷惑行为”也越来越多!

爸爸妈妈难免会失去耐心,有时候一不小心,就忍不住升高音量,吼叫了孩子,事后却又忍不住懊悔。

在《大嗓门妈妈的故事》故事中,小企鹅就被妈妈吼得“四分五裂”,企鹅妈妈走遍全世界才找到孩子的残体,用针线缝好。

艺术可以用夸张的方式修复孩子的躯体,但在现实中,我们又怎么修复被吼伤的孩子呢?

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认为,小企鹅身体裂开的六个部分,分别象征着孩子的六种心理特征:注意力、安全感、自我评价、语言、躯体感觉和情绪。

吼对孩子的伤害是由表及里、多方面、多层次的。大人每一声吼,都烙印在孩子心里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
02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视频,一位妈妈辅导作业,孩子一开始只是不理解题意。

妈妈每次给孩子念题目都是吼着读,每读一句就反问孩子是什么意思,懂了没?每问一句声音就高几个分贝,当妈妈读完最后一句问题的时候,孩子已经懵了,握着笔坐着一动不动。

妈妈看见孩子一动不动,更来气了,一边吼一边恨铁不成钢地数落孩子,语气也是更暴躁,眼看着妈妈就要“火山爆发”,孩子急忙念了一遍题目应对。情急之下,把题目中的数字读错了。

妈妈气得连呼头疼:怎么这么笨呢?

大人越吼越生气,孩子越吼越迷糊。

托德说:“企鹅的脑袋代表着注意力。

父母发脾气时,孩子会变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,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。

他们根本记不住你说的内容,只会记住你凶过他。”

美国心理学家将父母超过85分贝的吼叫声放给7~10岁的儿童,让他们写下吼叫的内容,只有13.3%的孩子能写对。

吼叫,与其说是一教育,不如说是一种暴力干扰。

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大人的愤怒上,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感知语言信息,越吼,他们注意力越难集中,看起来越笨。

当被吼叫和打骂时,我们孩子的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?

我们的大脑中,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脑组织,叫杏仁核。它是大脑的情绪中枢,负责情绪的产生、识别和调节。

它就像一个警报器,当它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安全因素时,就会发出警报让我们做出反应。

常见的保护性防御反应有三种:战斗、逃跑、僵住。

当孩子被吼叫的时候,就会产生害怕、生气、焦虑等负面情绪,接收到这些信号后,他的大脑中的杏仁核会马上报告大脑“不好,有麻烦啦!”,大脑就会立刻调动全身来应战。

这时孩子会肾上腺素飙升、心跳加速、血液迅速输送到四肢,为应对你这个“危险人物”做好准备。

不同的孩子面对吼叫和打骂时,反应也不同。

有的孩子会“战斗”,比如和你顶嘴、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和你动手;有的孩子会“逃跑”,比如跑去另外一个房间关上门,或者直接跑出家门离家出走;还有的孩子会“僵住”,站在原地、不知所措,像一只被吓呆的小猫咪。

无论孩子是什么反应,在面对这种危险场景中,孩子的杏仁核都是高度警报状态,而当杏仁核处于高度警报时,负责孩子的理智思考能力的大脑皮层功能就会被抑制。

如果大脑长期处在这样失衡、被抑制的状态中,这对孩子的思维能力会造成很大的影响。

03事实上,父母也是人,也不可能完全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。

那除了对孩子吼叫以外,父母还能怎么做呢?

1.强化杏仁体与前额皮质的神经联系

要想挽救孩子的大脑的管理,形成积极的思维情况,我们可以强化大脑皮层额叶区的锻炼,及时处理和压制杏仁核所传递的负面情绪。

可以通过专业科学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,来加强孩子杏仁体与前额皮质叶的神经联系,降低杏仁体的反应敏感度。

竞思采用的进口专业仪器,支持多点位训练,实时反馈孩子大脑电波运动情况,能够更为全面的锻炼大脑不同区域,让神经链接更为紧密和强大。

2.遵循“罗萨达比例”鼓励孩子

如果父母只是偶尔朝孩子吼叫、发火,这对孩子伤害并不算太大,孩子犯了错,父母批评孩子也无可厚非。

只要在日常与孩子的沟通的时候,能够遵循“家庭洛萨达比例”,就能保证孩子的整体人格健全发展。

所谓的“家庭洛萨达比例”就是:“对爱人、孩子的每一句批评,都要配上5句鼓励,才能维持稳定的关系,我们所说的话,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”

父母要记住,渴望被认可,是人最大的弱点,也是孩子对父母最热切的渴望。

3.巧用“麦拉宾法则”鼓励孩子

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反复对孩子吼叫都无济于事,孩子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。

这种情况跟心理学上的“麦拉宾法则”有直接关系。

麦拉宾法则又称为“7/38/55定律”,也就是说,和孩子交流时,他感知到的信息:55%的信息,是靠眼睛看的,看你的手势、表情都是在向孩子传达信息。

第二步才是听,这部分占了38%。,听的并不是你说话的内容,听的是你的语调、语气、语速、声音大小,最后,只剩下7%,才是你具体对他说了什么。

也就是说,当父母跟孩子大吼大叫,孩子真正能听到的只有7%,剩下93%,他都在看你的肢体语言,听你的语气语调。

所以,和孩子沟通时,尽量拉着孩子的手,拍拍他的肩,摸他的头,说话语气放平缓,嗓门也不能太高。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,他才能听进去大人的话。

做父母会陷入一个误区,认为孩子只有听话了懂事了,才能用热烈的爱去接纳他,事实上,我们需要先去尊重、接纳和鼓励孩子,孩子才能更愿意配合我们,也才能真正获得进步。

当父母带着包容的心态去与孩子进行沟通,也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。

当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,又不接纳自己的情绪时,就很容易向孩子大吼大叫。所以,先照顾好自己的生活,再去照顾孩子的人生!


咨询客服微信


竞思官方公众号

版权所有:竞思注意力教育官网(www.jingsi.cn) 粤ICP备160080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