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看点

mtnews

竞思新闻 家长看点 知识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家长看点>

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“骗”出来的,让孩子变傻变笨的这些行为,千万别做了!

发布时间:2023-05-30

前段时间,刷到了教育博主“白杨老师”的视频。

他是北京大学的硕士,曾获得过北大的特等奖学金,现在是一位名师。

在一则视频中,他这样感叹道:

“要不是妈妈当年骗我,我根本考不上北大。”

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“骗”出来的,让孩子变傻变笨的这些行为,千万别做了!

原来,上小学的时候,妈妈骗他说自己是文盲,厂里辞退了她,没法继续赚钱供他读书了。

为了重新找份工作,妈妈希望他每天放学后,将课堂上学的知识点讲给她听。

面对如此重大的责任,吓得白杨上课时一点不敢走神,一回家,就将白天学的知识点,一五一十地讲给妈妈听。

妈妈一边认真听一边记笔记,还时不时向儿子提问,夸赞他讲得好。

渐渐地,白杨越讲越起劲,成绩也开始名列前茅。

长大后,他才明白妈妈当时的用心良苦:

“其实,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费曼学习法。

每天抽出半小时让孩子当小老师,把学的知识点讲给家长听,这是巩固知识点一个非常好的办法。”

这位妈妈用“骗”的方式,将孩子引导到学霸的道路上。

养育孩子过程中的“骗”,是一种智慧的教育方式。

“骗”的内核,是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。

正如哈佛硕士何亮所说:优秀的孩子不是逼出来的,都是家长套路出来的。

然而,多少父母还在用逼迫,打击否定孩子方式,让亲子关系逐渐疏离和对立。

01一味逼迫孩子,结果只会适得其反

有些父母,存在这样的教育执念:

“现在逼他一把,将来长大了,他就会感谢你了。”

这类父母相信,想要孩子优秀,就需要不断逼孩子。

这种做法,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状况与承受能力。

父母频繁给孩子施加压力,究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,还是变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?

我想答案只能是后者。

一味逼迫孩子,会磨灭孩子的学习热情,成为一个只会做题的机器。

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如果时刻需要父母这种外部力量来驱动的话,孩子的内驱力就被破坏了。

学习这件事,孩子潜意识会认为是替父母做的事,学习的动力也会大打折扣。

正如《孩子的情商》一书中写道:

“很多时候,孩子没有做事的动力,其实是因为我们大人用过度的外在推力,伤害了他们的内驱力。”

02父母负面的心理暗示,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

现实生活中,孩子经常接收来自父母的心理暗示:

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,简直笨得无可救药。

这道题怎么又错了,你的脑子是干什么用的!

这点小事都做不好,长大以后还能干点啥。

潜移默化中,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“笨蛋”“废物”,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。

孩子经常处在负面心理暗示的环境里,受到的伤害,远比父母想象中要严重得多。

神经科学家研究了一些经常面临各种刺激(包括长时间遭受牢骚抱怨)的人的大脑。

实验后结果发现:

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,如果让它接收太多的负面信息,很可能导致当事者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,更糟糕的是,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。

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“骗”出来的,让孩子变傻变笨的这些行为,千万别做了!

加拿大的神经科学研究团队也发现:

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英文词“NO”,也会在被试的头脑里面刺激产生压力皮质醇。

人体是有代谢皮脂醇的机制的,但长期的慢性压力,会在大脑里面持续地产生皮质醇。

过多的皮质醇,会抑制与记忆加工有关的海马体的神经元产生,而同时刺激负责恐惧情绪的神经中枢的杏仁核的神经元增加。

长此以往,会导致孩子记忆力减退,容易情绪紧张、冲动和焦虑,最终是导致大脑萎缩,影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。

然而,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。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

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“骗”出来的,让孩子变傻变笨的这些行为,千万别做了!

 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,可以帮助孩子舒缓压力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大脑环境,让孩子内心平和愉悦,有利于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的同时,帮助孩子从大脑底层逐步提高认知能力,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。

03想让孩子优秀,父母要懂得这些“套路”

孩子是否优秀,关键取决于父母如何去“骗”和培养。

这3种“套路”,父母多做,孩子越优秀。

1. 套路一: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

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詹姆斯•多伯森,提出过一个原则:“补强法则”。

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回馈时,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。

反之亦然。

父母经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,孩子的行为不断得到来自父母的正向反馈,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,也随之而来。

父母夸孩子不挑食,孩子会吃掉自己原本不喜欢的食物,证明自己不挑食。

父母夸孩子懂礼貌,孩子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向有教养的样子靠拢。

父母夸孩子守时,孩子不用家长催促,就能自己按时上学。

……

家长的语言,就是孩子心中对自己的“预言”。

正如蒙特梭利所说的:

“如果你认定孩子会不听话,他大概都会如你所愿;相同的,如果你认定他会合作,他也会如你所愿。你正向的期待建立了孩子的自尊心。”

平时,家长跟孩子交流时,尽量不使用带有消极意义的词汇,多说积极正向的词汇。

最简单的方式:你期待孩子做出什么行为,直接说该行为对应的正面词汇即可。

慢慢地,孩子会将这些正面词汇,内化为自己特征的一部分。

2.套路二: 唤醒孩子做事的内驱力

内驱力爆棚的孩子,如一个动力十足的小马达。

做事的过程中,孩子内心深处的潜力会被激发,因为他是自发地想要做这件事,并不需要来自外界力量的驱使和物质奖励。

唤醒孩子的内驱力,父母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:

胜任感——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!

如果目标的难度太大,孩子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,也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。

设置“跳一跳,够得着”的目标,帮孩子树立起做事的自信心和成就感,孩子做事的动力会更足。

归属感——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

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,是孩子内心的力量源泉。

孩子做错事,父母及时的情绪疏导和安抚,日常良好的亲子沟通、睡前的亲子阅读时光、周末带孩子踏青游玩等,都是增强孩子归属感的好方法。

当孩子感受到归属感时,内心会很放松和满足,跟父母的亲子联结也会更牢固。

自主感——让孩子感到自己可以做决定

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主权,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负责任。

让孩子自己做主,并不等于放纵不管,让孩子自主决定任何事。

原则性问题上,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做决定,有些规矩需要明确,让孩子“在有限范围内地自主”。

什么事孩子可以放手做选择,什么事需要父母把握大方向,家长需要明确好界限。

3.套路三: 学会正确的夸奖孩子

《中新网》曾调查发现:

常被爸妈鼓励、安慰的孩子,遇到不会做的事,会努力找方法自己试着做的比例高达85%,明显高于很少被鼓励和安慰的孩子。

还有更多数据证明,常鼓励、安慰孩子的爸妈,孩子愿意接受挑战,也会对父母敞开心胸。

这里的夸奖,不是不分情况地表扬孩子,而是要运用一些“套路”。

比如FFC这个著名的沟通模型,让孩子更乐于配合父母:

第一个“F”是feeling,指描述感觉。

第二个“F”是fact,指用事实说话。

“C”是compare,指跟什么比较一下。

当父母用FFC模型夸奖孩子时:

第一步,描述感觉:“妈妈今天超级开心,为你感到骄傲。”

第二步,陈述事实:“不用妈妈提醒,你就背完了这20个英语单词。”

第三步,进行比较:“你这次效率真高,比上一次快了5分钟呢!太厉害了!”

孩子的优秀都是有迹可循的。

智慧的父母懂得用“套路”引导孩子,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
与各位家长共勉!


咨询客服微信


竞思官方公众号

版权所有:竞思注意力教育官网(www.jingsi.cn) 粤ICP备160080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