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看点

mtnews

竞思新闻 家长看点 知识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家长看点>

“三年级现象”请提早重视!孩子9岁前,父母千万别在这4件事上偷懒

发布时间:2023-07-06

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后,很多家长变得异常焦虑:

“孩子一、二年级可以轻轻松松考高分,成绩名列前茅,可到了三年级,成绩倒退了,名次也下降了很多。”

这位家长的苦恼,相信很多家长都感同身受,孩子上三年级之后,发生了巨大变化:

粗心大意,丢三落四,作业出错率极高;

以前经常拿满分,现在上80分都困难;

上课无精打采,经常开小差,注意力不集中;

……

上面的几种迹象,反复验证了这样一句话:

一二年级相差不大,三四年级两极分化,五六年级天上地下。

“三年级现象”,似乎成了许多家长梦魇一般的现象。

有一句话说“三年级是道坎儿”,也是很多孩子现状的真实写照。

三年级是小学里的一道“分水岭”,孩子进可成学霸,退就成学渣。

01哪些孩子容易出现“三年级现象”?

一些孩子在幼儿园、一二年级时一直表现很好,是父母眼中的好学生。

可到了三年级,孩子的学习开始变得吃力,成绩呈下滑趋势,这也是很多家长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。

哪些孩子容易出现“三年级现象”呢?

①敷衍学习的孩子

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,相对简单,读写、计算、背诵,对思维方式的要求不高,孩子很容易摘金夺银;

到了三年级,对孩子的思维要求提升了几个高度,需要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,之前死记硬背、填鸭式学习方式不再奏效。

加上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,上课不认真听讲,不重视课后复习,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话,上三年级后,很难跟上新知识的学习,成绩自然一落千丈,学习上开始滑坡。

②专注力差的孩子

2011年,中国教育学会专注力课题组对2846名中小学生进行专注力水平检测,结果显示:专注力优秀的只占0.5%,良好占5.2%,一般占31.3%,较差占43.8%,很差占19.2%。

2015年的研究表明: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,注意力(专注)问题占65%。虽然在青春期,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会得到改善,但仍有30%的孩子问题会伴随终身,影响其未来的工作、社交,乃至恋爱、婚姻和家庭。

专注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,它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效。

很多我们眼力的“神童”,上三年级之后,开始走下神坛,成了老师家长眼中的“差生”,就是长期养成的上课走神,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逐渐累积起来的。

日本著名脑科专家田秀树曾提出了“九岁之壁”的理念,研究发现:

孩子的大脑发育会在9岁左右提升到另一个阶段,死记硬背的能力逐渐下降,抽象能力迅速发展。

到了三年级,也就意味着相对轻松、简单的学习阶段已经结束,面对新学期突然加大难度的学习安排,孩子难免会有“畏难”和“抵触”的情绪,课堂上无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,对于学习更是缺乏动力,学习成绩开始下降。

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脑神经学家,罗伯特·戴斯蒙研究发现:

大脑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额叶皮质区的神经元,当这些神经元一起释放信号时,就会由于共振而形成信号上下波动类似于正弦曲线一样的伽马波,这时人就可以主动选择注意力的方向。

“三年级现象”请提早重视!孩子9岁前,父母千万别在这4件事上偷懒

儿童的注意力水平,与大脑中的额叶发育情况有着紧密的关系。提升孩子的专注度,可以从训练孩子前额叶皮层进行入手。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,采用多点位结合,可以训练大脑皮层的额叶区域,针对注意力点位,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,全面提升孩子前额叶功能,完善大脑其他综合能力的提升。

通过适量的脑电训练频率和次数积累,让孩子的大脑摆脱原有习惯的影响,在提升专注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,养成面对学习就能自然集中注意力的新习惯,形成最佳的用脑习惯!

③父母管的太多或完全放任

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教,处于两个极端:要么「从来不管」,要么「管得太多」。

「从来不管」,是采用完全放任的方式,不束缚孩子的天性,给孩子充分的自由,但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,会导致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容易走误区。

「管得太多」,这类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,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。孩子学习时会坐在孩子旁边陪读,孩子不会的会一道一道去讲解,导致孩子思维懒惰,不肯动脑。

这两种方式对孩子来说,都不是最佳选择。

02小学阶段的重点不在成绩,而在好习惯

一位20年教龄的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:

“‘三年级现象’具体表示为个别孩子偏科、产生厌学情绪、成绩下滑,班级学生不再是齐头并进,个体差异开始显现。”

如果观察那些在小学阶段能踏实学习的孩子,你会发现,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都很好。

三年级后,随着知识难度增加,对孩子课堂上的专注程度要求提高,如果孩子经常上课走神,差距慢慢就拉开了。

而孩子低年级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到了高年级,各种问题也就集中暴露出来了。

一项学龄儿童成长跟踪调查曾指出:

孩子到小学三年级(9岁)时,就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学习模式,这套模式将影响他未来整个学习生涯。

“三年级现象”的背后,滑的是成绩,缺的是习惯。

在所有的学习习惯中,“专注力”是最重要的习惯。

所有学习习惯的养成,都伴随心无旁骛、持之以恒的专注。如果没有专注“保驾护航”,其他的学习习惯如同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

0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

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扩大孩子的知识面,使孩子的视野、格局、思维方式更成熟。

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,不能以自己的喜好给孩子选书。孩子对哪个领域感兴趣,就推荐哪一个领域的书籍给孩子。

英国的教育研究专家发现:

从婴儿时期就开始阅读绘本的宝宝,上小学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比同龄人优秀。

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人物传记,让孩子去寻找生命原型与人生榜样。

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,阅读需要循序渐进的。

比如:孩子没认字时,可以阅读一些传记里的图画书。

孩子刚认字的时候,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和哲理性强的人物传记。

等孩子上小学阶段,可以阅读以文字为主题的传记类书籍,通过文字去理解更复杂的内容。

同时,父母可以为孩子在家里专门设立一个阅读角:书架上摆放各类书籍,想看的书,随手就能拿到;一套合适的桌椅、亮度刚好的台灯。

亲子共读,是最好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式。

02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

一直以来,孩子的学习都是一个输入的过程。但是知识如果只注重输入不输出,是无法真正掌握。

孩子只有把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,消化,最终输出,这个过程知识才能真正掌握。

如果孩子讲解的过程中,发现卡壳,或有些地方不知道怎么表达,说明这个知识点有盲区,需要孩子重新巩固学习。

这就是经典的费曼学习法,这个学习方法是诺奖获得者费曼提出来。

父母可以示弱,“套路”孩子将每天学习到的内容讲给父母听,帮助孩子巩固学习效果,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,一方面帮助孩子整合知识内容,梳理知识,加深印象,简直一举两得。

03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

如果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,反复体验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否定与批判,他的学习动力就会消退。

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,父母可以这样做:

1)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。孩子心情愉悦时,受到的干扰少,记忆力和专注力也会更好。

2)收起焦虑。父母不要总是盯着孩子写作业,在外界压力下,孩子体内会分泌出的皮质醇,会损害孩子的学习内驱力。

3)不要奖励和惩罚。奖惩会损耗掉孩子的学习动机,孩子学习的动机只是为了学到知识,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奖励。过多的外部奖励,会破坏孩子学习的目的性。

4)找到孩子的闪光点。父母不断发现孩子身上拥有的能力和亮点,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上的成就感。不说负面话语如:“你不行”,“你真笨”等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语。

“三年级现象”其实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父母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感受毁掉了,才是最可怕的。


咨询客服微信


竞思官方公众号

版权所有:竞思注意力教育官网(www.jingsi.cn) 粤ICP备160080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