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看点

mtnews

竞思新闻 家长看点 知识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家长看点>

为什么你累死,也教不出内驱力强的孩子?别等娃上初中才知道

发布时间:2023-07-20

很多父母发现:

自家孩子一提到学习,就非常抗拒,父母轮番上阵,苦口婆心的讲道理,孩子也无动于衷;

而有的孩子,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,就自己主动地看书学习,成绩一路遥遥领先。

这之间的差距,跟孩子是否拥有内驱力息息相关。

孩子天生具有内驱力,为什么有的孩子,却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呢?

答案也许正如《孩子的情商》一书中所写的那样:

“很多时候,孩子没有做事的动力,其实是因为我们大人用过度的外在推力,伤害了他们的内驱力。”

01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缺乏内驱力?

过多的外部奖励,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

清华THBI儿童认知研究所的邱天老师曾说:

“惩罚和奖励都是外驱力,它们有时候会摧毁孩子的内驱力。”

生活中,很多父母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式,去“激发”孩子的做事动机。

考试得一百分,带你去上海迪士尼。

你认真写作业,妈妈给你买乐高。

你好好复习功课,爸爸带你吃KFC。

久而久之,孩子学习、做事的内部动机就被无形之中削弱了,孩子更加依赖外部动机,会跟父母“讲条件”。

有些时候,父母不得不加大筹码,才能“驱动”孩子。

这样的做法,短期内看似有效,长远来看,孩子学习做事的兴趣和热情逐渐被破坏,得不偿失。

来自父母的负面暗示,导致孩子自卑

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,曾发布《青少年蓝皮书》,对多个城市的学生调研,并整理出了“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”:

1. 快去学习/快写作业!

2.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/你看看别人!

3. 不许看手机/不许看电视/不许玩游戏!

4. 真没用/笨!

5.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!

父母的出发点,是想唤醒孩子的羞耻心,让孩子努力进步。

来自父母的负面暗示,不会激励到孩子,反而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和自卑,更加反感学习,继而产生厌学情绪。

让孩子将“学习”和“不愉快”的情绪联系到了一起,慢慢消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。

《父母的语言》一书中说道:

“情绪化和存在有害压力的语言环境,会对孩子脑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,导致孩子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发育不全,最终危及孩子和他们成长后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。”

相关的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。

神经科学家研究了一些经常面临各种刺激(包括长时间遭受牢骚抱怨)的人的大脑。

实验研究发现:

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,如果让它接收太多的负面信息,很可能导致当事者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,更糟糕的是,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。

加拿大的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发现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英文词“NO”,也会在被试的头脑里面刺激产生压力皮质醇。

实验过程中,她们把被试放在核磁共振扫描仪里面,然后在这些被试面前快速的闪现一些词汇,结果发现就算是最简单的英文单词“NO”也会刺激大脑产生皮质醇。

人体是有代谢皮脂醇的机制的,但是如果长期的慢性压力会在大脑里面持续的产生皮质醇,过多的皮质醇会抑制与记忆加工有关的海马体的神经元产生,而同时刺激负责恐惧情绪的神经中枢的杏仁核的神经元增加。

为什么你累死,也教不出内驱力强的孩子?别等娃上初中才知道

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一个人记忆力减退,容易情绪紧张、冲动和焦虑,甚至最终是导致大脑萎缩,影响正常发育。

然而,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。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,可以帮助孩子舒缓压力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大脑环境,让孩子内心平和愉悦,有利于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的同时,帮助孩子从大脑底层逐步提高认知能力,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。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,能全面锻炼大脑能力的提升。

一方面开发大脑的潜能,使大脑运动得更快,脑神经更发达,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,另一方面增强了大脑的自控力与平衡力,使大脑的工作更有效率,从而达到了记忆力、分析力、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。

02智慧的父母,懂得激发孩子的内驱力

《小王子》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:

“如果你想过让人们造一艘船,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,不要发号施令,也不要分配任务,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。”

孩子,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,在于内驱力是否被点燃。

01多给孩子正面反馈,让孩子体验成就感

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曾说:

“差生是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才产生的,让一个差生变好,就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,他就会慢慢地变好了。”

父母多给孩子正面反馈,让孩子相信“我能行”,“我可以”,孩子才能在成长路上不断创造“惊喜”时刻。

哈佛女神詹青云,从小学到高中一共转学6次,成绩经常在班里垫底。

但詹青云的妈妈,从来没有打击嘲讽过她,却一直在“暗示”她:

“妈给你算过了,到四年级,你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。”

“妈重新算过了,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,就在初一。”

哪怕暗示一次次“落空”,但詹青云妈妈始终坚定告诉女儿:你就是最棒的。

在妈妈一波波“彩虹屁”的鼓舞下,高二那年,詹青云真的拿下了年级第一。

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正面反馈,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从而激发无限潜能。

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需要父母多给孩子正向反馈,让孩子多几次有成就感的体验,孩子做事的动力会源源不断。

02适时放手,从“监工”到“顾问”

《自驱型成长》一书中指出:

“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,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,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孩子的‘咨询顾问’,而不是孩子的‘老板或是经理人’。”

智慧的父母,都懂得做孩子的顾问,而不是监督师。

央视著名记者李小萌曾说:

“我们要做孩子的副驾驶,我们帮孩子看路,指挥指挥,在旁边做个教练。但是真正掌握方向盘开车的,应该是孩子本人。”

在一定范围内,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,让他拥有掌控感,当孩子能够决定的事情多了,他才更有做事的动力。

如果父母给孩子提供选择之后,加上一句“你来决定”的时候,孩子往往会积极回应。

但选择的限度,要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而定。

比如:

对于年幼的孩子,父母可以给出的选择是:现在上床睡觉还是等5分钟再睡。

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,父母完全给孩子自由,决定什么时候上床睡觉,因为孩子要为第二天按时起床上学负责。

但一些原则性的事情,不能给与孩子选择。

像孩子写作业,就没有商量的余地。但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什么时候做作业:放学后做,晚饭前做或者晚饭后做。

03多用精神奖励

内驱力源于内心的力量,比起金钱和物质等外部奖励,给孩子精神奖励才能真正调动内驱力。

著名心理学家雷帕的画画实验,揭示了这一点。

雷帕在一所学校,随机挑选了20名爱画画的孩子,分成两组,进行对照。

他对第一组孩子说:你们画的好就能得到礼物,对第二组孩子说:我很喜欢你们的画,好好画哦!

实验一开始,两组孩子都认真画画。

第一组孩子,收获了礼物,第二组孩子,得到了老师的赞美与表扬。

一段时间后,研究人员发现:第一组只有8.6%的孩子,还在坚持画画;而第二组孩子,却有16.7%的孩子主动地去画画。

比起用物质奖励的方式驱动孩子,让孩子体会到荣誉感、成就感等精神奖励,更能帮助孩子维持长久的内驱力。

04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目标,勇敢追梦

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:

“内驱力,一方面源自兴趣,另一方面源于梦想。找到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就要支持孩子尊重梦想。”

帮助孩子从小树立人生目标,支持孩子勇敢追梦,会激发孩子无限的内驱力。

被称为“人才魔术师”的蔡笑晚,他养育的6个子女,个个成材:5个博士1个硕士。

孩子很小的时候,他就引导孩子立志,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
蔡笑晚小女儿4岁时,已经立志成为中国的“居里夫人”。

女儿会问他许多相关的问题,比如:

居里夫人在哪个学校读书?

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是哪个?

她要怎么做才能考上哈佛大学?

蔡笑晚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,从不敷衍了事,每次都认真回答,和孩子一起认真探讨,不断指引孩子通往世界最好的高等学府。

小女儿21岁那年,真的考上了哈佛大学,并成为哈佛的终身教授。

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,都会开花结果,不仅影响他的一生,也决定他的一生。

优秀的孩子,都是有迹可循的,与各位父母共勉!


咨询客服微信


竞思官方公众号

版权所有:竞思注意力教育官网(www.jingsi.cn) 粤ICP备160080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