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看点

mtnews

竞思新闻 家长看点 知识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家长看点>

为什么父母越禁止,孩子越要去做?背后的3个原因越早知道越好!

发布时间:2023-08-21

有多少父母,带娃过程中遇到这样相似的场景?

“不可以爬树,危险!”

“不可以跑到马路上,会受伤!”

“不要在超市里乱跑,会撞到人!”

“不行”“不要”“不可以”等警告词,成为父母带娃时,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。

但好像父母每一次的say no,好像没有解决问题,反而使情况愈演愈烈。

告诉孩子饮水机危险,不能碰,会被烫到,却三番五次去试探;

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,商场遇到同款偏要,告知不行,就撒泼打滚给你看;

晚上洗漱完毕,该睡觉了,娃却吵着要吃零食,不允许,就哭闹不止。

父母的“不可以”和孩子的“偏要”,似乎成了养娃过程中,常见的亲子对抗情景。

但是,大人越禁止,孩子越想要尝试。

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,到底是什么呢?

01 为什么你的“不可以”,不管用?

1.经常对孩子说“不可以”,是一种心理暗示。

听说过“白熊效应”吗?

这是一项由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,丹尼尔·魏格纳主导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。

实验中,他找了两组人:

一组人让他们拼命在脑海里去想一只白熊;另一组人,让他们千万不要去想白熊。

结果,被要求不去想白熊的人,却发现脑海里全是白熊,比被要求去想白熊的人,想得还要多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,有时候我们越不允许孩子做某件事,孩子越去想,越想做的原因所在。

每个人的潜意识里,都习惯忽略否定的词汇。

当家长对孩子说“不”的时候,“不”字往往被自动屏蔽掉了,孩子关注的焦点往往是“不”后面的事。

“公共场合,不可以大喊大叫。”——结果孩子叫得更大声了。

“不能在墙上乱涂乱画!”——结果孩子画得更起劲了。

“不要磨磨蹭蹭了,马上要上学迟到了。”——结果孩子动作越慢了。

2.频繁使用警告词,会导致超时效应发生

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,总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。

但有时候危险也会悄然而至。

当孩子做一些顽皮的事情时,大人很容易“下意识”地说“不可以”!

但过度频繁的使用,会导致超时效应。

了解超时效应之前,先看一个小故事。

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,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。最初,他觉得牧师讲的很好,让人感动,准备捐款。

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他有些不耐烦了,决定只捐一些零钱。

又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。

等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,马克吐温由于气愤,不仅未捐款,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美元。

这就是超时效应。父母频繁的否定和禁止,会导致超时效应发生在孩子身上。

当危险真的靠近孩子时,家长的话语,反而发挥不出应有的力量。

父母只有平时说得少,关键时刻说出来的话,才会掷地有声,孩子也立马明白:某些时候,父母说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!

比如:当孩子试图玩火时,当孩子松开你的手,横穿马路时,家长完全可以大声含喊“不”。

3.频繁的否定,会影响孩子情绪,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

当父母频繁使用警告语,孩子大部分的注意力,忙着对付家长焦躁的情绪和“河东狮吼”。

处于情绪漩涡中的孩子会偏向固执,故意和父母对着干,你让我往东,我偏往西。

而父母的焦虑情绪,无形中也会转嫁到孩子身上,孩子也会开始变得焦虑和恐慌,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。

大脑中调节恐惧和焦虑等情绪的区域—前额皮层(prefrontal cortex)、杏仁核(amygdala)、海马体(hippocampus)等,和学习新事物的区域高度重合。

为什么父母越禁止,孩子越要去做?背后的3个原因越早知道越好!

也就是说,掌管恐惧的区域和掌管学习的区域是完全一致的,一旦这些区域被恐惧占据,就只能处理恐惧信息,从而严重影响孩子学习和专注力水平。

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水平,可以从训练孩子前额叶皮层进行入手。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,采用多点位结合的训练方式,能做到更全面更精准的锻炼我们的大脑,加强前额叶皮层与神经网络之前的链接,提高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。

通过适量的脑电训练频率和次数积累,让孩子的大脑摆脱原有习惯的影响,在提升专注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,养成面对学习就能自然集中注意力的新习惯,形成最佳的用脑习惯!

02智慧的父母,懂得做这3件事!

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过:

“大脑是可以被语言改变的,它会一直不停地因为外界的需求而改变神经的分配。”

智慧的家长,懂得用正面的语言跟孩子沟通,同时把爱和期待传递给孩子,而不是否定和打击。

01 用选择代替指令

有时孩子跟家长对着干,是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,孩子开始追求“独立性”。

比如,大人说,“帮妈妈把小凳子搬过来,可不可以?”

有的孩子可能会拒绝帮忙,脱口而出的说“不”!

《孩子•挑战》一书中写道:

“不论什么时候,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,就会导致权力之争。当你试图强迫孩子按照你的话去做,孩子则想要表现谁才是真正的老板。”

很多父母陷在这个拉锯战里出不来,导致亲子关系紧张。

这时候家长就可以上“套路”,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:选A还是B,让孩子自己拿主意。

比如前面提到的,家长让孩子帮忙搬小板凳这件事,家长可以这样说:“宝贝,你想搬蓝色的凳子,还是红色凳子?”

当孩子有了自主选择权,同时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,就会乐意配合。

02 生活中少说“不可以”

否定的语言,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不利于孩子理解和执行父母的指令。

想让孩子听话,乖乖配合,父母可以试试把“不行”“不可以”“不要”等否定词,换成正面,积极的词汇,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。

你希望孩子怎么做,直接表达指引方向,会减少亲子间的对抗冲突,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。

比如:

把“不要吵了”,改成“嘘,小点声”;

把“不能顶嘴”,改成“先听妈妈把话说完”;

把“不要在墙上画画!”换成:“你可以在纸上画画”;

把“不要打人”,改成“你可以生气、发脾气,这都没关系,但是打人是不对的。”

你会发现:当父母把“不要”去掉后,孩子会越来越听话。

03 尽量减少生活中说“不可以”的次数

前文有提到过超时效应,父母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孩子说“不可以”,孩子反而故意和你对着干,当危险真的靠近时,父母的话语分量就会大打折扣。

当父母同样的话说的很多,孩子根本不当回事儿,身体已经产生“抗体”,这也是为啥孩子越来越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的原因所在。

父母尽量减少说“不可以”的次数,控制住自己的说教欲,只要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,父母可以给孩子时间和空间。

当孩子真的出现问题和危险时,父母的“不可以”会发挥真正的威力。

育儿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,需要父母付出心血和努力,做成长型父母,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,与各位父母共勉!


咨询客服微信


竞思官方公众号

版权所有:竞思注意力教育官网(www.jingsi.cn) 粤ICP备16008089号-1